一. 改变人生 从会说话开始
台湾知名主持人蔡康永曾说:“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和喜欢的人约会,还是做工作汇报、解决矛盾、参加面试,都需要高超的说话技巧。如果你不会说话,就算拥有再多的才华,也可能让人敬而远之;而如果你会说话,就可以握住成功的钥匙。
比如,你是一名销售人员,你要把货架上的最后一件衬衫卖出去。顾客可能会问你:“这衬衫怎么只剩一件了?”这时候,你要是说:“抱歉,其他的都卖完了。”顾客可能会觉得,这是别人挑剩下的衬衫,所以一下子就不想买了。
但是,如果你说的是:“你眼光真好啊!这种衬衫卖得特别快,这是最后一件了。”那么,顾客就会觉得这种衬衫很流行,再不下手就没了。这样一来,他可能更加想买了。你看,这就是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巨大差距。
我们怎样才能掌握这些化腐朽为神奇的说话技巧呢?佐佐木圭一,这位日本顶级沟通专家、广告鬼才和文案写作大师,将会用这本《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告诉你。
佐佐木圭一先生的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在上半场,他是一个差劲的广告文案撰稿人,每天都完不成工作任务,同事对他也不抱任何期待。
但他人生的下半场,却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如今,他是亚洲最成功的广告策划人,还是首位获得美国广告大奖“金铅笔奖”的日本人。他还应邀在丰田、索尼、东京大学等机构,进行了超过300次以说话为主题的演讲。这一切成就,都得益于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语言法则”。
在接下来的分享里,你会学到7个把“No”变成“Yes”的突破口,包括:投其所好、儆其所恶、让对方自由选择、激发被认可欲等。你会发现,仅仅通过改换措辞,就能突破看似难以逾越的沟通壁垒。
另外,你还能学到8个创造“警句”的技巧,那就是惊奇法、反差法、赤裸裸法、重复法、高潮法、数字法、合体法和顶点法,让你轻松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警句,在沟通中收获奇效。
作者对每一个技巧,都补充了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习题。你能够通过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作者历经无数次尝试和失败,才终于掌握的技巧。
如果你也想用高超的沟通技巧改变人生,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一起来学习吧。
说话,无非是表达自己、打动别人。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可以用话语,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增添乐趣、促进工作。
可是为什么,口才流利的人,有时反而一点都不讨人喜欢?可能是因为他们讲话很空洞,只在乎自己说得爽,从来不在乎听的人是什么感受。如果别人感觉你说话太多、夸夸其谈,就会心生厌烦,那你说得再多、说得再好,都只是空洞的声音而已。
有一对父子,他们一见面就争吵不休,儿子嫌父亲啰嗦,父亲嫌儿子不听话,总之是话不投机,见面说不上几句话就不欢而散。
有一次儿子对爸爸说:“爸爸,你从来没有认真听我说过一句话,我现在只要你把我说的话重复一遍就行。”父亲答应了。
当父亲重复了儿子的话之后,才发现儿子原来这么懂事,有很多的想法是他从未发觉的优点。在这之后,他们父子间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成了好朋友。
而这位父亲其实是一家大企业的总经理,平时很忙,也很专制,总是以自己的想法看待问题,从来没有认真听过儿子一次话。在工作中,也很少静下来聆听下属对他说的话。后来,他改变了,在工作上,他也开始认真倾听下属的话,企业业绩开始不断上升。
这就是聆听的重要性。只有当你知道别人的想法、心思和方向,你才能更好地作出判断和决定。
所以,在成为一位会说话的人之前,我们要先成为一位会聆听的人。要知道,增加影响力的秘诀并不在于表达,而是倾听。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7个学习聆听的秘诀,你也可以从中检视自己是否懂得聆听。
1. 当别人想要告诉你一件事的时候,你是否马上停止正在谈论的话题?
2. 你是否集中精神,注意聆听对方所讲的话,并且注视他们的眼睛?
3. 别人在谈话时,你是否让他们有机会完整地表达内容,而不会中途打断?
4. 别人在谈话时,你是否能克制自己,不中途插入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5. 别人是否觉得你对他们的话题很有兴趣,因此能讲得更多、更好?
6. 开会时,你是否都等发言人讲完之后,才开始提问?
7. 和别人谈话时,如果对方提到一些不错的观点,你会面露笑容表示赞许吗?
以上这7个问题,你都明白了吗?这就是练习聆听的7个秘诀。有空的时候,你可以用上面这些问句,检视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如果半数以上都是肯定的答案,恭喜你,你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如果还没有做到,那么就请你从今天开始练习吧。
没有情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打个比方,就是别人把雷递到你的手里,你还自己拉栓。更糟糕的是,你或许还不清楚,自己的哪些行为,已经暴露了你低情商这件事。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表现,才会让人觉得没有情商呢?下面有四种典型的低情商表现,大家可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你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情商低的第一种表现:凡事必须争赢!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免不了和别人产生意见上的分歧。
情商低的表现是:不能接受别人善意的建议,眼里揉不得沙子。只要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要一一反驳,导致大家不愿意跟你沟通。长此以往,你很容易被身边的人排挤。
例如:你的同事正在阐述一件事,你还没有听完,就觉得他的想法不好,你就马上说:我觉得你说的不对。这样做是不行的。不靠谱……这样说,你以为别人会对你有什么好的印象吗?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就事论事,小事上没必要较真,大事上有自己的坚持即可。不要所有的事情都争个你高我低,因为每个人的话都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成分。学会合理让步,忍耐,是修炼高情商的必修课之一。
情商低的第二种表现:说话语调过激,让人感觉咄咄逼人
人在有情绪的时候,难免语调会提高,再加上语速比较快的话,无论和谁说话,必定三句话内就让人非常不爽。
除了语调,面部表情也是“帮凶”。情绪激动时,我们的面部表情也是极为丰富的。或是脸憋得通红,或是没有一丝笑容。例如:你极力想表达你的意见和观点,你说话的声音就会提高一个嗓门,甚至手舞足蹈,面部表情丰富,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其他人关注到你。所以,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提醒自己保持微笑,也可以有效地减轻言语过激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练习说话语速减慢,使用更加细腻点儿的言语。这样的方式不仅更加礼貌,也更能让人欣然接受自己的意见,关键是还可以落下个好口碑!
情商低的第三种表现:还没弄清楚实际情况,就急着发表意见,抢做“出头鸟”。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急性子”。他还没有理解到具体的情况,就急急忙忙地发表看法,讲出来的话必然跟事实有偏颇,伤害到当事人。所以,低情商的人就容易做那个被抢打的出头鸟。
而高情商的人会怎么做呢?他们会先在私下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到讨论的时候,不急不躁,有理有据地说出来。遇见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他们就会说:刚才我听了大家的建议和想法,我觉得很多地方都是很好的,我们可以尝试。例如,小王说的某一点,就非常好。再例如小李说的那个方法,也许对我们来说很有效。我听了大家的建议,刚才也萌生一个想法,和大家表达一下,看能不能启发各位有更好的点子……
这样做不仅把每个同事的优点都夸奖了,又把自己的想法很顺理成章地抛出来,而且感觉很谦卑,让人舒服,别人很容易接受。这就是不同情商的不同说话方式。
情商低的第四种表现: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懂得欣赏别人。
可能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见这样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领导表扬了其他人,他就会不爽,找领导说,这都是我的方案,我告诉他怎么做,怎么做的。当有人夸奖别人比他做得好时,心中一百个不屑一顾。当别人给他提出建议的时候,马上会说,我就是这样,我觉得我的想法很好,我觉得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觉得我……怎样怎样。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这种处世方式是非常错误的,更是没有情商的表现。想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谦虚做事、低调做人,否则你会发现自己离周围的人越来越远。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朋友圈里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数不胜数,不要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去比较,要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忽略缺点,这样你的情商才会越来越高!
以上这四点,都是低情商的表现,你是否又中招了呢?没有关系,从今天起,牢记这四点,在面对任何人,任何事的时候,想想这四种表现,你就不会那么冲动了。请时刻谨记修炼情商的法则:放低自己的身段,礼貌待人。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哪些行为代表“低情商”了,那么,想成为高情商的人,要怎么和他人沟通呢?你可以使用下面三个步骤。
步骤1: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的老乡给你寄来很多柑橘,家人都吃腻了,还没吃完,而你不想让剩下的柑橘白白烂掉。这时候,你说:“大家继续吃啊!”可能效果并不好,家人甚至会想:“吃不完才叫我吃!”
所以,请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常常事与愿违,而且很容易招致反感。
步骤2:揣摩对方的心理
同样是吃柑橘,家人为什么现在不想吃了呢?因为吃多了、吃腻了。
那么不妨暂时忘记自己的请求,揣摩家人的喜恶、性格等因素,并根据他们平日的表现,猜测他们会对你的请求作何想法。
例如:到了容易感冒的季节,身边就会出现感冒病人,家人都很在意这一点。那么,“不想感冒”,也许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步骤3: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提出的请求,要让“对方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趋于一致。这就是说,我们在说话时,必须考虑对方的心理,从对方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来说话,让对方乐于倾听和接受,最终达到我们的目的。
比如,既然家人不想感冒,你就可以对他们说:“多吃柑橘就不会感冒了。”这样,家人就会变得乐意吃柑橘,而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这三个步骤中,做到步骤一是简单的,但步骤二和步骤三该怎么去做呢?
在后面的分享中,我将告诉你7个突破口和8个创造警句的技巧,让你巧妙地说出对方爱听的话。
佐佐木圭一先生认为,说话和炒菜很像。炒菜的时候,只要有一份详细的菜谱,并且按照菜谱一步一步去做,就能煮出美味佳肴。
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认真学习,并且反复练习,你不需要有过人的天赋,就能成为高情商、会说话的人。
所以,他把自己总结的说话技巧,统统叫做“措辞菜谱”。相信你在掌握了这些菜谱以后,就能够说出打动人心的话语,处处行得通,事事办得好。
关键词:
聆听 情商 措辞 突破口
要点:
1. 在成为一位会说话的人之前,我们要先成为一位会聆听的人。
2. 低情商的4个表现是:凡事必须争赢;说话语调过激,让人感觉咄咄逼人;还没弄清楚实际情况,就急着发表意见,抢做“出头鸟”;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懂得欣赏别人。
3. 措辞的3个步骤: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揣摩对方的心理;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为达到沟通目的,我们需要揣摩听话人的心理。可别人的想法,我们怎么知道呢?其实,这是有套路可循的——只要掌握了7个突破口,我们就能顺利把话说进别人心坎里。明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
实践作业:
写下一件你最近非常需要他人帮忙的事情。如果采用措辞的三个步骤,你可以怎样劝说别人,答应你的请求呢?
二. 找到说话的突破口(上)
当你想约喜欢的人出来玩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呢?你会不会直接问:“这周末有空吗?”假如你是这样说的,而对方直接说“没空”,场面就有点尴尬了。
现在我们来换种说法:“那家很有名的意大利餐厅,现在只能订到这周五或周六的位子,你哪天有空?”这样一说,对方很可能会从中选择一天,不管选哪一天,约会都成功了。
这种措辞的秘诀是什么呢?别急,你马上就会学到。
在日本喜剧电影《快乐飞行》里,有这样一个片段:供应飞机餐时,很多乘客倾向于选择牛肉,导致鱼肉大量剩余。
这时,如果乘客说想吃牛肉,而空姐说:“对不起,只剩鱼了。”很显然,乘客会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废品回收站,哪里还有吃东西的心情。
而有经验的空姐是这样说的:“机内供应以优质香草、富含矿物质的天然岩盐和粗制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鱼,以及普通牛肉。”这样一对比,乘客都会觉得鱼更好吃,所以主动选择了鱼。
你看,这个案例中,传达同样的内容,如果使用不同的措辞,对方的接受程度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说话的第一个“突破口”:投其所好。
所谓“投其所好”,就是要揣摩对方的心理,以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出请求。利用 “投其所好”这个突破口,我们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日本,有一种白薯特别好吃,但名字很普通,大家都不了解,所以卖得不太好。
该怎么办呢?营销团队经过商议,决定不用品种名,而是起了这样一个昵称:“生焦糖芋”。
这个昵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令人陶醉的味道,与温和润滑的口感,这正是主妇们所喜欢的。果不其然,改名后,该白薯的销量竟然提升了十倍之多,连续两年夺得邮购商品的销量最高奖。
有个公司专门为汽车厂商制作导航系统。为了提高纯利润,公司经理向汽车厂商提出,要制作价格更高的型号。厂商当然不答应。
经理再次提案时,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请求,而是在仔细研究了厂商的经营状况后,这样说道:“让我们制作贵公司的旗舰型号吧。”这一回,厂商方面马上应允。
其实商品本身,其实与此前的提案一样,就是高价格的型号。在充分揣摩对方心理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提案,不仅事关高价商品,更关系到企业经营,所以能打动对方。
利用“投其所好”,既能获得对方的好感,又能实现自己的期望。所以,下次说话时,不妨找找“投其所好”这个突破口吧。
接下来,我们要讲一个和“投其所好”刚好相反的突破口,那就是“儆其所恶”。
大家去看展的时候,应该都见过这样的警示语:“请勿触碰展品。”这个标语的初衷,当然是展示方希望大家别触摸展品。
可就算这样写,还是免不了有人触碰。有的人越被命令,就越想反抗。
但如果这样写呢?“涂有药品,请勿触碰。”看到这句话,就没人想碰了,因为一旦摸到,药品就会沾在手上,可能对身体有害,所以还是不摸为好。
“儆其所恶”,就是明确警示对方:你觉得不错的东西,其实存在看不见的坏处。这样一来,对方自然就不想那样做了。换句话说,就是要告诉对方:那样做有害无利。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难以说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效力强劲的最终手段,但这种手段会显得带有强迫性,所以务必要注意选择使用场合,并避免连续使用。
我们不妨再举一个“熊孩子”的案例。餐厅里,有不少带着“熊孩子”的妈妈,孩子们不光吵闹,甚至还离开座位,跑来跑去。这个时候,作为店员,你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说:“为了避免打扰其他客人,可否请你们让孩子坐在座位上?”这样说的结果是,妈妈们可能会假装没有听见,或者听见了还容易生气。
但假如你这么说:“刚做好的菜很烫,如果端出来的时候被撞撒了,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烫伤。可否请你们让孩子回到座位上?”毫无疑问,出于安全的考虑,妈妈们会立即把自己的孩子叫回来。
这就是“儆其所恶”的措辞突破口。妈妈们可以不在乎孩子会打扰到其他客人,却不希望孩子被烫伤。
用这种方法来对付“不听话”的老公,也分外有效。一对结婚20多年的夫妻,丈夫上完厕所总是不合马桶盖,每次都让妻子分外生气。不管妻子怎样苦口婆心地提醒说:“合上马桶盖”,丈夫总是一脸不情愿的样子,甚至没几天又故技重施。
怎么办呢?在掌握了“儆其所恶”的原理后,妻子换了种说辞,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原来,丈夫特别看重财运,所以妻子说的是:“听说不合上马桶盖会失去财运哦。”
你看,针对屡教不改的人,运用“儆其所恶”作为措辞的突破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去餐厅吃饭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服务员问:“要不要来份甜点?”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要”,也可以选择“不要”,主动权掌握在你手里。
但如果服务员说:“甜点有芒果布丁和抹茶冰激凌,您要哪种?”很多人往往会下意识“二选一”,这样一来,甜点的销量就会显著上升。
这就是措辞的第三个突破口:“选择的自由”。
要利用这个突破口,关键是要给出两个乃至更多合适的选项,让别人从中做出选择,无论别人选择哪个,你都能达到目的。
这样说话的好处是,看起来事情是由对方决定的,所以对方不会产生被迫的感觉。
小美就是用这种办法,让自己不愿穿鞋的女儿穿上鞋的。
小美每天都要送2岁的女儿去幼儿园,但女儿不愿穿鞋,她又不能送光着脚的女儿去幼儿园。
不管小美说多少遍,女儿都根本没有穿鞋的意思,反而跑回房间玩起了积木,迟到是家常便饭。
有一天,小美换了个说法。她拿着两双鞋问女儿:“蓝色的鞋和红色的鞋,你想穿哪双?”没想到女儿立刻选择了蓝色的鞋,然后主动开始穿鞋。
对女儿来说,她不喜欢被迫穿鞋,而通过自主选择,她就变得愿意穿鞋了。对于小美来说,管他红鞋还是蓝鞋,只要女儿穿上了鞋,小美的目的就达到了。
运用这种措辞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不但更主动积极,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变得越来越 “会说话”,从而与老师和同学相处融洽。
这种方法用在职场,同样效果明显。香香是公司工会的一员,每次工会组织开会,人总是到不齐。香香给大家发消息说:“请出席会议。”但大家就是不来开会。
后来,香香换了一种策略。她这么写:“会议的盒饭是可选的。烤肉饭和猪排饭,要哪个?”结果,香香很快就收到了大家的回信。而且,时间一到,大家居然都参加了。
其实对于香香来说,她并不在乎到底午餐提供烤肉饭还是猪排饭,无论人们选择哪个,只要来开会,香香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 “选择的自由”来引导对方,这样不但不会让对方产生被迫感,还能大大提升我们成功的几率。
讲完了“投其所好”“儆其所恶”和“选择的自由”这三个突破口,接下来我们要讲第四个:“被认可欲” 。
“被认可欲”,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尊重需求”,即“一个人能做出与他人的期待相对应的成果”。
这种说法难免枯燥,我们来看看现实场景。
老婆对不愿意干家务活的老公说:“你把窗户擦擦!我忙不过来。”老公会主动开始擦窗户吗?答案当然是“No”。老公会觉得很麻烦,恨不得立刻逃开。就算勉强答应擦窗户,也必定边擦边想:“我每天也有工作要做啊。”
现在我们这么说:“你能够到高的地方,能把窗户擦得更亮。拜托了!”这样一说,老公显然会更加乐意。哪怕老公最后没有去擦窗户,但至少没有感到不快。
任何一个人,一旦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产生回应期待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有些麻烦的请求,对方也会欣然接受。
比如,王经理的下属小李,有一次急匆匆给王经理打来电话,声称自己交货失误,必须向客户解释。王经理叫小李立刻给客户打电话道歉,可是王经理在电话里听出,小李是想让自己代他打电话解释。
“连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到?”王经理这句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换成了:“没关系,小李你一定能做到!客户也在期待听你亲自说明。”正是这句话,给了小李主动道歉的勇气,解决了客户的问题。
在职场中,使用“被认可欲”,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运用到亲子教育上,也颇为有效。
一位宝妈带着3岁的儿子过马路,马路上车来车往。宝妈对儿子说:“这里很危险,拉住我的手。”不管说了多少遍,儿子都说 “不”,就是不牵手。
宝妈灵机一动,说:“我一个人很害怕,你能不能拉着我的手一起过马路?”她把儿子当成了小大人,结果儿子很开心地牵住了她的手,顺利地过了马路。
这就是措辞的力量。利用“被认可欲”,对方即使很难对付,也会乐于回应期待。
关键词:
投其所好 儆其所恶 选择的自由 被认可欲
要点:
1.说话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投其所好”,就是要揣摩对方的心理,以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出请求。
2.“儆其所恶”,就是明确警示对方:你觉得不错的东西其实存在看不见的坏处。这种方法往往效果不错,但带有强迫性,所以务必要注意选择使用场合,并避免连续使用。
3.如果我们学会利用 “选择的自由”,即给别人两个乃至更多合适的选项,让别人从中做出选择,不但巧妙引导了对方,同时又不会让对方产生被迫感,可以大大提升我们办事成功的几率。
4.利用“被认可欲”,对方即使很难对付,也会乐于回应期待。
怎么样?“投其所好”、“儆其所恶”、“选择的自由”和“被认可欲”这4个措辞的突破口,你都掌握了吗?明天,我们还将学习说话的另外三个突破口,即:“非你不可”“团队化”和“感谢”。
实践作业:
假设你的宝宝不愿意穿衣服出门,思考一下,你要怎样说话,才能让ta顺利穿上衣服。
三. 找到说话的突破口(下)
“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觉得太累……”这几句歌词,来自一首叫做《群发的短信我不回》的歌,它在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歌手郝云演唱,在当时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为什么“群发”不受欢迎?在接下来的课程里,我们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非你不可,就是让人感觉“只有我是特别的”,这样,别人就容易被说动。这是措辞的第五个突破口。
有一次,部门里有酒会,小明负责组织。部长对他说:“上次人来得不全,这次一定要把人都叫来。”小明经过思考后,给一位姓李的同事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李大哥,你不来不热闹,所以,只有李大哥你一定要出席啊。”
他把这条信息发给了部门里所有的成员。当然,不是简单地群发,而是对应姓名逐一发送的。结果,当天的部门酒会全员到齐。这就是巧妙利用了“非你不可”这一措辞突破口。
“非你不可”就是告诉对方:别人不行,你才是被选中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像“只有李大哥你”这样加入名字,能使效果倍增。一般人都喜欢“非你不可”的特殊感,听到这样的话,就会产生一种仅限自己的优越感,从而乐于回应对方。
作者也亲身体验过这一招的威力。他从电脑到手机,各种设备都是在A公司购买的。有一次电脑出了故障,他打电话给客服,心想只要能免费更换,就很感激了。没想到客服说的是:“我们只为一直支持本公司的佐佐木先生您免费更换。”
听到这样的话,作者感到很开心。原本是对故障的投诉,可是客服这样回答,反而让作者觉得“享受到了服务”,甚至觉得占到了便宜,于是,他觉得A公司真的很不错。
有一次,作者把这件事讲给朋友听,朋友说:“我换机器时,对方也是这么说的。”原来,A公司的客服对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网上也有很多人留言评价说,A公司的服务实在太棒了。正是这种个性化的“非你不可”措辞,让A公司赢得了好口碑。
这一招不但在商场上管用,用来“哄女生”,更是效果显著。
永明从事互联网行业,是实打实的“加班狗”,别说平时了,连周六也得上班。有一次,好不容易和女朋友出门玩,却因为突发事件不得不取消。
女朋友很生气,问他: “工作和我哪个更重要?”永明知道女朋友生气了,于是这样对她说道: “对不起。但是只有小霞你,我不愿让你这样想。对不起,是我没用。”
永明出乎意料的温言暖语,让女朋友的怒火逐渐熄灭。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她感受到了永明对自己的重视,比以前更爱他了。
永明的这句话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命中了“非你不可”这一措辞突破口。利用“非你不可”,能让对方感到只有自己被选中的优越感,从而乐于做出回应。
如果朋友对你说:“你来组织酒会吧。”你肯定会觉得很麻烦,甚至觉得对方在推卸责任。但如果说:“咱们一起组织酒会吧。”怎么样,是不是舒服很多?
听到“一起”的请求,人们不仅不会感到不快,反而会觉得有些开心。这就是措辞的第六个突破口:“团队化”。喜欢和别人一起做事,本来就是人的本能。利用好这种本能,就算是麻烦的请求,也容易说动对方。
在日本,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事件。
2013年6月4日,涩谷十字路口分外热闹。当天的足球世界杯预选赛上,一直以0:1落后的日本队,在比赛即将结束时,神奇逆转出线。
年轻球迷们十分亢奋,大量聚集在涩谷十字路口,场面非常混乱。
维持秩序的警察,大声喊着 “请不要踏入车道!请遵守交通规则!”但无济于事。眼看人越来越多,一位叫做DJ的巡警站了出来。
他说:“别看我这个巡警在你们面前板着脸,其实我也在为日本队感到开心。巡警也是你们的队友!请听听队友的话!”
这番话一下子就抓住了球迷们的心。他们想:“原来是队友啊!队友的话必须得听,因为日本队正是靠着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出线的……”
就这样,在巡警的巧妙疏导下,没有一个人受伤,最后大家还齐声欢呼“巡警万岁”。
因为这件事,DJ巡警获得了“警视总监奖”。这个奖,专门颁给那些在危急关头,完成挽救人命这样丰功伟业的人。这也是第一次,有人以“交通管理”的理由获得该奖。
这种“团队化”的措辞思维,不但在公共场合管用,在家庭关系中,也分外有效。
小美的爸爸因为缺乏锻炼而超重了。可是,不管妈妈和小美怎么劝说,爸爸都无动于衷。
后来,小美这么说:“我想夜跑,但自己一个人害怕,你能不能陪我一起跑?”出于对女儿的爱护,爸爸最后勉强同意跟女儿一起跑步了。
这里就同时运用了“儆其所恶”和“团队化”的措辞技巧。一方面,爸爸不希望女儿遭遇危险,另一方面,女儿说的是“一起跑步”,所以,爸爸终于动了起来。让人欣喜的是,不但小美爸爸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小美自己也成功瘦了2斤。
这就是使用“团队化”措辞的好处——不但能使对方产生伙伴意识,而且即使是麻烦的请求,也会让人更乐于接受。
第七个说话的突破口,是学会说“谢谢”。
你可能会想,说“谢谢”难道还需要教吗?那么我们不妨先思考,我们说“谢谢”,是不是一般都在“事成之后”?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这个“措辞菜谱”的成功诀窍,是在提出请求的瞬间,趁对方还没做出任何思考和决定的时候,就说出“谢谢,以此拉近自己与对方的距离,使对方很难说出“No”。
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就是一种“互惠式策略”,也就是“一个人接收到好意,就会产生向对方报以好意的心理”。当我们听到对方说“谢谢”的瞬间,就会觉得自己和对方变亲近了。
比如说:“请把货物搬到二楼。谢谢!”“请把垃圾扔了。谢谢!”“请最迟在明天答复。谢谢!”这 “措辞菜谱“非常简单,可以对任何人使用。如果是平时不说“谢谢”的关系,则更能发挥效力。
很多人不太习惯对家人说“谢谢”,因为关系太亲近了。然而,越是这样的关系,越应该经常表达感谢,这样,家人会露出更多、更灿烂的笑容。
在日本,有一位叫河濑和幸的传奇销售员。有一次,一位砍价高手前来买东西,其他销售员都招架不住。而河濑却另有高招,他在向顾客介绍完商品后,把手伸入口袋,像掏出什么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把手中那个“看不见的东西”放在了商品上,然后对顾客说:“请允许我送上我的真心作为赠品,还请高抬贵手。谢谢。”
听河濑这么说,顾客反而笑了起来,觉得他非常有趣。最后,顾客按定价买下了那个商品。
河濑和幸利用了“感谢”这一措辞技巧,更加上了“用手放上真心”的幽默演绎,使顾客觉得掏钱买下这个商品,仿佛能额外得到一样可贵之物。在那一瞬间,“感谢”超越了金钱。
利用“感谢”,能让对方产生信赖,从而难以轻易拒绝。以后,我们也不妨学会提前说“谢谢”。
到这里,7个说话的突破口就已经全部学完了。在实践中,多个措辞综合使用,往往会比只用一个更有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要检验你的措辞拿手度了哦!
下面,我们结合几个生活场景,来尝试使用“措辞菜谱”。听完每一个场景,你可以在心里先想一想,再接着往下听。准备好了吗?
第一个场景,你想邀请意中人一起吃饭,但对方好像经常受到邀请,所以你一直不敢开口。根据之前学过的措辞方法,该怎么说呢?
1.利用投其所好的心理,你可以这么说:
常去的那家餐厅很快就要停业了。趁停业之前去一趟吧? 或者:那家特别好吃的餐厅很快就要停业了。趁停业之前去一趟吧?
2.利用投其所好+自由选择的心理,你可以这么说:
航天食堂餐厅和学校食堂,你想去哪里一起吃顿饭?
第二个场景,小王是你的下属,他常常拖延工作汇报。你作为上司,应该怎样说才能让小王变得乐于主动汇报呢?
1.利用儆其所恶的心理,你可以这么说:
小王,如果你不准确汇报的话,要是出了问题,你得承担后果。
2.利用投其所好的心理,你可以这么说:
为了确保在出问题之前我能保持跟进,请准确汇报。
3.利用投其所好+被认可欲的心理,你可以这么说:
我想提高对你的评价。在此期间,希望你能好好做汇报,我也方便给好评。
第三个场景,你在工作上非常苦恼,但上司李经理很忙,抽不出时间帮助你,该怎么说,才能让李经理抽出时间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呢?
1. 利用非你不可的心理,你可以这么说:
有件事需要马上做决定,我想只请您指点一下。
2.利用被认可欲的心理,你可以这么说:
我想努力追上您的脚步,您能听听我在工作上的烦恼吗?
做完上面的练习,你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呢?在生活中,不要忘记多多运用这些技巧哦。
关键词:
非你不可 团队化 感谢
要点:
1.非你不可,就是告诉对方:别人不行,你才是被选中的人。听到这样的话,对方就会产生一种“仅限自己”的优越感,从而乐于回应你的要求。
2.喜欢和别人一起做事,本来就是人的本能。利用好“团队化”的技巧,就算是麻烦的请求,也容易说动对方。
3.要在提出请求的瞬间,趁对方还没做出任何思考和决定的时候,就说出“谢谢”,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对方很难拒绝。
措辞的7个突破口,分别是投其所好、儆其所恶、选择的自由、被认可欲、非你不可、团队化和感谢。这7个突破口,是说话的切入点,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会创造警句,才能真正说出打动人心的话语。作者介绍了8个创造警句的技巧,明天我们就会学到。
实践作业:
尝试用“投其所好”“选择的自由”“非你不可”等几种方式,请求别人帮你做一些事,看看哪种方法效果最好。
四. 创造“警句”的8个技巧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这句充满哲理又有趣味的话,来自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
这句话之所以容易让人记住,成为名言,就是因为暗合了创造警句的技巧。
我们平时看书、看电影,都能见到震撼心灵的语句,这可不是魔法变出来的。只要懂得方法,再加以练习,任何人都能创造出名言警句。
“哇!那么大,那么大!”
有一段时间,你经常能听见某个著名快餐品牌,以这句话作为鸡排的宣传语。它想表达的无非是“鸡排很大”,措辞非常简单粗暴,但通过使用语气词,表达出了“惊奇”感,让人印象深刻。
同样的内容,在吃惊时,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比如生日会,如果是秘密筹备,当寿星毫无准备地打开门,看到大家都在等待自己时,会分外感动。
其实,生日会本身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一样的蛋糕、一样的人。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份惊喜。语句也一样,加入吃惊时脱口而出的话,更能吸引别人关注。
简单、迅速、效力强劲——这就是“惊奇法”的特点,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技巧。只要在想传达的内容中加入表示惊奇的词,就能构成警句。
惊奇的语气,是惊奇法最基本的用法,效果强大。比如,各种网络爆文,动不动就是“震惊”“重磅”,加上三个感叹号,以此来制造效果。
不过,有的场合能使用惊奇法,有的场合则不方便使用。例如,在商业文件中加入三个感叹号,那就做过头了。但对于网络媒体,就会非常合适。
掌握惊奇法,只需两个步骤:①确定想传达的内容;②加入适当的惊奇词。
例如,用惊奇法写“大章鱼烧”:
首先,“确定想传达的内容”,就是“大章鱼烧”;
其次,“加入适当的惊奇词”,就是指表示惊讶的词。
下面这些词,你都可以使用:
“对啊”
“吓一跳”
“哎呀”
“竟然是这样!”
“哎!?”
“真的!?”
“难以置信”
我们来看对比:“大章鱼烧”和“哇!大章鱼烧!”当然是后一句话,给人的印象更强烈。
这里有一个利用惊奇法,成功翻盘的真实销售故事。
一位玩具开发商,为三四岁的孩子制作了一款很容易骑的自行车,销售口号是“半个小时就能学会骑自行车”,可是销量并不高。
眼看着一年一度的东京玩具展即将举办,玩具商非常着急。他彻夜思考,嘴里不停念叨,终于想出了这样一句宣传语:“啊!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学会骑自行车!”
没想到,仅仅在口号中加入了一个“啊”字,居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快,在玩具展上,该自行车成为爆款,顾客们要等三个小时才能买到,销售额整整提高了三倍!
所以,我们在创造警句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吝啬“惊奇词”!
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记者会上,记者问日本柔道运动员田村亮子:“你的参赛目标是什么?”田村亮子这样回答:“最好是枚金牌,最坏也是金牌”,让大家印象深刻。
日本朝日公司有一款“Super Dry”啤酒,它的口号是:“口味深浓,兼具清爽”。这个口号,既表达出该款啤酒口感上的“清爽”,又表达出味觉上的相对“深浓”,帮助该啤酒一举登上业界销量榜首。
“最好”“最坏”“深浓”“清爽”……如果你仔细研究这些话语,就会发现一个共通点:它们都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只要将想传达的内容,与反义词放在一起,任何人都能创造出警句。
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可以称之为“得失效应”。也就是“最初的评价是消极的,但在不经意间看到积极的一面,评价就会猛然涨高。”
要掌握“反差法”,有三个步骤:①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把它放在后半句;②在前半句加入反义词;③自由加入其他词,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例如,用反差法写“大章鱼烧”:
首先,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假设这里是“大”;
其次,加入反义词,“大”的反义词是“小” ;
最后,自由加入其他词,使前后句连接起来,比如“显得盘子很小”。
我们来看对比:“大章鱼烧”和 “显得盘子很小的大章鱼烧”,后者表达的意思更强烈。
《美女与野兽》这个童话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它讲述了一个王子被人施加魔法变成野兽后,寻找真爱的历程。这本是一则法国民间故事,被迪士尼公司拍成动画片后,风靡全世界。1992年,该片获得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电影”奖。在这部电影中,“美女”和“野兽”形成了视觉反差,带给人极大的冲击力,令人过目难忘。这就是反差法的魅力。
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也成功运用过反差法。
当时,乔布斯为了鼓励团队打破常规、超越藩篱,想出了这样一句口号:“加入海军还不如当海盗更有趣。”
电脑界一直追求的是严格遵循既有常识,而乔布斯这句口号可谓倒行逆施。一边是无拘无束的“海盗”,一边是重视纪律的“海军”,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乔布斯的团队明白,必须善于创新、勇于突破。后来,苹果公司成长为独树一帜的超一流企业,应该说,与这句口号的激励密不可分。
怎么样,运用了“反差法”,是不是更让人难忘?即使忘记其他“措辞菜谱”,也请记住这个能创造名言的“措辞菜谱”——“反差法”。
第三个创造警句的技巧,是“赤裸裸法”。
小高去参加公司面试,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她回答得很流利。这时,一位面试官问她:“是事先准备好的吗?”
小高的脑中顿时一片空白。她的回答确实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却被面试官识破了。怎么办?是掩饰自己,还是实话实说?
小高决定把自己参加面试的想法和感受赤裸裸地说出来。她说:“我很紧张。喉咙很干,手心冒汗,还惊讶于自己身上的毛孔竟然这么多!”没想到面试官脸上却露出笑容。
小高继续说道:“我以前打工时做过补习班讲师,所以习惯在人前讲话了,但对我而言,这是头一次面试。其实,我说话这么大声,也是为了掩盖喉咙的颤抖,但我会努力加油的!”最终,小高成功得到了该公司的内定名额。
“赤裸裸法”,有时会产生出人意表的作用。
这种方法就是“面对自己的感觉,并直白讲出来”。这是一种令人脸上发烧、难为情的、暴露自我的措辞,但它能让你创造出自己从来没想过的、充满人情味儿的、生气勃勃的话语。
例如,我们想表达美食好吃,可以说:“好吃得脑中一片空白。”这样一说,别人就知道你吃了无法形容的美食。
赤裸裸法的“措辞菜谱”就是:①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②把自己的身体反应赤裸裸地变成话语;③在想传达的内容前加入这些话语。
其中,第二点:把自己的身体反应赤裸裸地变成话语,是赤裸裸法的要点。只要能找到“赤裸裸的感觉、反应”,就相当于完成了九成。
这种话语怎么找呢?最好通过问问题的形式找出来。
例如,东西很好吃时,你的身体会作何反应?
你的脸上,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
你的喉咙,会咕噜响
你会舔嘴唇
你的呼吸,会瞬间停顿
你的眼睛,会想闭上
你会全身汗毛直立
你会起鸡皮疙瘩
你的脑中,会一片空白
你的手心,会汗津津的
你的指尖,会颤抖
你的血流,会变快
只要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找到最强烈的赤裸裸词,加入语句中就行了。
例如,用赤裸裸法写“大章鱼烧”:
首先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这里就是“大”;
其次把自己的身体反应赤裸裸地变成话语,比如“睁大眼睛”“呼吸停顿”;
最后在想传达的内容前加入这些话语,比如“令人呼吸停顿的大章鱼烧”。这样,就写好了。
综上,赤裸裸法的关键,就是使用令人有些难为情的、暴露自我的“赤裸裸词”。你掌握了吗?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下。”这句台词来自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尽管这部动画片距今年代久远,但这句话大家都还记得。
为什么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我们能记得这么清楚?这是因为,它运用了创造警句的第四个技巧——重复法。
一句话重复一遍,就会留在对方的脑海里。只需要重复想传达的重点即可,简单高效。很多年度流行语和广告词,都是按照这个“菜谱”完成的。
早些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广告商把这句台词重复播放三遍,让人极其难忘。
尽管不少业界人士骂这句广告毫无创意,但就是靠着这个在网上被人评为“第一恶俗”的广告,脑白金创下了几十个亿销售额的业绩。
脑白金广告的成功,就在于它使用了重复法,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根据心理学上的“纯粹接触效应”,也就是“光靠增加接触次数就能提升好感度”,这种重复的语句,不仅容易留在人的记忆中,而且会令人产生模仿的欲望,效果出众。
重复法的“措辞菜谱”如下:①确定想传达的内容;②重复。
例如,用重复法写“大章鱼烧”,你可以这么写:“很大、很大的章鱼烧”,比起“大章鱼烧”,表现效果是不是更强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每年春晚的保留曲目《难忘今宵》。让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歌词。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在这首广为流传的歌曲里,用了大量的重复,不仅节奏感强,而且令人难忘。
人类的大脑,特别喜欢简单重复。成功使用重复法,使得这首歌让人过耳不忘,成为从小孩到大人都能轻松哼唱的歌曲。
超级简单的重复法,用起来吧!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惊奇法”“”反差法“”赤裸裸法“和”重复法“,现在我们要学习第五个技巧——”高潮法“。
作者大概每周都会去做一次演讲。难得的是,他的演讲,让不少听众觉得“90分钟如同一瞬”。在一次满分为5分的演讲评价中,作者还得到了4.7的高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作者的技巧之一,就是运用高潮法。别人可能会说“请看例题。”但作者说的是:“光听下面这部分大家就没白来!请看例题。”每次作者这样一说,听众就会齐刷刷地看向他。
“高潮法”正是在关键时刻使用的技巧。使用它,能让对方觉得“接下来的话很重要,必须仔细听”,从而集中注意力。
高潮法,就像新年倒计时的“3、2、1”一样,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想传达重要的事情或者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措辞菜谱”,它能让对方关注到,你最希望Ta关注的地方。
高潮法的“措辞菜谱”:①不直接说出“想传达的内容”;②说出高潮词。至于高潮词,直接使用下面的短句就行了。非常简单吧?
下面这些都是高潮词:
“请保密”
“这里测验会考到”
“能听见这个是你走运”
“只在这里说”
“接下来禁止拍照”
“只说一遍”
“关键有两点”
“在其他场合不会透露”
“只告诉你一个人”
“我要告白了”
除此之外,只要是含有“接下来要说重要的事”这种信息的话,都是用到了高潮法。
例如,用高潮法写“大章鱼烧”,你可以写成“接下来禁止拍照的大章鱼烧”,感觉一下就不同了吧?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网络热词“敲黑板“。上学时,每当老师讲到重要的内容时,都会敲敲黑板说:”接下来我们要讲重点,大家一定要仔细听……“然后老师开始讲解重点知识。
这种措辞,就是运用了高潮法。就算对方已经有些疲惫,使用高潮法也能重新调动起对方的注意力。
关键词:
惊奇法 反差法 赤裸裸法 重复法 高潮法
要点:
1.惊奇法,就是在想传达的内容中加入表示惊奇的词。
2.反差法,就是将反义词组合使用,形成极大的冲击力。
3.赤裸裸法,就是观察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并直白地说出来。
4.重复法,就是把想传达的重点重复几次,这种方法效果出众。
5.高潮法,就是在说重点之前,先讲引起人们关注的词,让对方觉得“接下来的话很重要,必须仔细听”,从而集中注意力。
任何人都能创造出名言警句。我们目前已经学习了创造警句的5个技巧,包括惊奇法、反差法、赤裸裸法、重复法和高潮法。明天,我们将学习另外3个技巧,即:数字法、合体法和顶点法。
实践作业:
分别用惊奇法、反差法、赤裸裸法、重复法和高潮法,表达“我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