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嫖类诈骗
嫌疑人通过QQ、微信、短信等方式发布“上门按摩”、“特殊服务”等信息骗取受害人,谈好价格后要求先行垫付风险金等各种理由要求事主不断打钱,直到事主发觉事情不对不再给其打钱时才收手。而此类诈骗的事主碍于法律和道德,往往不会来公安机关报案。
某天凌晨,谈某在网上看到一则可以提供“特殊服务”的广告,并拨打了对方的电话,加了对方的QQ号码,对方表示需要支付保证金100元,谈某通过支付宝扫码付了钱。之后,对方又以服务金、保证金等理由骗取谈某共计3200元。但钱花出去了,谈某始终没见到人,感觉被骗后报警。
警方提示:面对网络中的虚假“招嫖”信息,不要理会,要洁身自好,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邀约,不随便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使用社交软件时及时关闭定位功能,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刺激”而“引火烧身”,同时举报网络招嫖信息可以拨打110或者举报公众号等。
网购类诈骗
嫌疑人在非法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以后,冒充卖家与受害人联系,以商品有问题可以退款并且支付高额赔偿金为诱饵,让受害人按照嫌疑人的操作汇钱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李某前段时间在网上买的东西一直没有收到,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表示李某的快递丢失,但可以办理理赔,让其加QQ好友。李某便添加了对方QQ,按照对方发来的链接,李某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还有银行短信验证码。很快,李某收到了一条扣款1000元的短信,李某开始有点警惕,对方谎称是李某收到了垃圾短信。急着拿回赔偿的李某也就没有追究,继续按照对方的要求,从贷款平台贷款3万多元并提现到了自己的银行卡。事后,李某感觉不对,于是报警。
警方提示:不轻易相信对方所述内容,应通过官方途径联系电商或者支付平台的官方客服核实情况。不登录来源不明的网页链接,不随意扫描非官方网站的二维码,资金操作要在官方交易平台操作。
冒充身份类诈骗
犯罪份子利用技术手段群发诈骗短信,谎称银行卡被锁、账号被锁、或被拉入黑名单等,诱导受害人拨打短信内客服电话,以解除黑名单或解冻账号的方式骗取受害人卡内或者账号内的资金。
吉某想在POS机提现10000元,但由于到账比较慢,于是吉某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电话,并打了过去。对方表示可以很快提现,但是查询发现吉某的信用卡已经被冻结了,需要往对方账号打激活费。吉某信以为真,为了马上提现,吉某按照对方要求转过去5300多元,之后再也无法联系到对方了。
警方提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不要同时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不能辨别真伪时,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不要拨打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