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迅速蔓延。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不接触犯罪”的新型诈骗方式,来势凶猛、无孔不入,涉案金额大、侵害对象广,动辄就骗取受害人积攒数年的“辛苦钱”、“看病钱”、“防老钱”,给群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
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
网上认识了高富帅,还带着我赚钱,真好!
在家刷刷单,足不出户就能日赚千元!
你好,我是xxx检察院的,你涉嫌洗钱......
兄弟,缺钱不?无抵押、利息低、放款快......
你好,你的亲人发生车祸正在抢救......
天天有上当
“当当”不一样
警察蜀黍也很头疼啊
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
1
作案过程不接触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仅通过电话、网络与受害人联系,不与受害人直接见面,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不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通常采用网银系统转存及分解资金,自动柜员机提现等手段,与银行工作人员不接触,银行工作人员也难以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2
作案方式信息化
犯罪嫌疑人借助电话、网络,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技术,批量群发短信,落地接入本地固话、移动电话实施诈骗行为,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短时间内转存、分解,利用自动柜员机多处分散提现。全过程都是利用通讯网络进行。
3
作案手段智能化
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缺乏相关法律常识,社会经验的特点,进行诈骗。比如冒充电信公司、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人员,通过语言心理暗示,电话遥控受害人转汇资金,作案过程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令受害人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4
作案地域异地化
为防止受害人因及时报警造成账户资金冻结,犯罪嫌疑人往往选择异地作案,即从甲地拨打乙地电话实施诈骗,遥控受害人向异地指定账户转钱,随后从网上分解资金,丙地提取现金。
5
受害人群不特定化
犯罪嫌疑人在某一时段内集中向某一个号码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侵害对象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个体业主、公司职员、学生,也有企业职工、普通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和中老年人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阴暗面了解较少,对骗子的作案手段不了解,容易上当受骗。
6
犯罪组织职业化
电信诈骗犯罪往往由多人共同实施,相互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既有策划整个诈骗活动的“指挥组”,也有具体实施对话诈骗的“导演组”,同时还有专门负责网上转存、资金分解的“转汇组”及组织实施取款提现的“取款组”,各环节紧密配合,互不接触。
电信诈骗手段翻新快、表现形式多样,但其核心是依托通讯网络和银行网络实施诈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骗术及特点,不断提高防范意识。所以,受骗无关乎智商,在于你是否“知道”!
完
编辑:张吉峰
审核:赵 洋